煤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,而今由于人們對環節的重視,尤其是PM2.5霧霾的污染,人們把罪魁禍首指向煤炭的利用,當年的功臣卻被妖魔化,人們開始猜測煤炭很快將被,水電、核能,太陽能等新興能源取代,可是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嗎?
我國幅員遼闊,可是人口眾多,社會要不斷發展,能源需求就會越來越大,2016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已達43.6億噸標準煤,在我國缺油、少氣的資源條件下,靠什么能源來取代煤炭?
一、天然氣能滿足嗎?
現在大多數把希望寄托在天然氣身上,中俄燃氣(中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供應協議)380億立方米,相當于2700萬噸標準煤;我國的天然氣儲量為3600億立方米,相當于2.6億噸標準煤,已是極限。目前天然氣的用量是煤的1/20,遠期來看,天然氣的用量仍將只是煤的1/15。
二、核電能滿足嗎?
2016年的裝機量是3364萬千瓦,年發電量為2133億千瓦時,占全部發電總量的3.5%。規劃到2030年裝機1.2億千瓦,發電8000億千瓦時,折合來看是1億標準煤。鈾資源的貧乏,100萬千瓦機組建堆時首次要339噸鈾,每年還要補充15噸鈾235和鈾238,鈾進口依存度已超過90%。所以核電也不能成為我國能源發展主要方式,只能是補充方式。
三、水力發電能滿足嗎?
國內水有7億千瓦的理論蘊藏量裝機,技術可開發不到5.5億千瓦,而經濟可開發4億千瓦。2016年發電量1.19萬億千瓦時,相當于約2.15億噸標準煤。水電裝機容量已達3.32億千瓦,開發度已達到了75%,剩下的1億千瓦中包含有雅魯藏布江的蘊藏量,實際開發方面存在國際問題。
四、新型風電、太陽能滿足嗎?
新能源只占能源消費總量的幾個百點,目前還處于啟蒙階段,看不出取代煤炭的節奏。新能源技術 進一步發展,才能有結論。